“伽达默尔文集”第九卷《诠释学的实施》是伽达默尔运用诠释学理解理论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对诗歌进行解读的批评实践。本书稿围绕这部著作,并参照以《真理与方法》为主体的其他哲学诠释学著作,集中探讨伽达默尔关于文学作品的诠释实践。对哲学诠释学理论构建中关于文学理解和诠释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认为,“事件”“真理”以及“效果
本书重在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同时期的思想及其内在联系与区别,从总体上把握理论家的思想性质,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理论问题的内在逻辑,进而揭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规律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理论效应和实践效应,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史、传播史及其在中国的理论效应和实践效应。
《死亡的五次沉思》出自程抱一和友人的交谈。作者通过自己一生的体验、观察和思考,提出一种新的认识生命的视角:与其由生向死,不如由死向生。死亡不再被视为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一个阶段。作者强调生命的运动性和超越性,他关注的是死亡如何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和宇宙的历程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有限的生命成为一个永恒的瞬间。而这种触及
1927年,德国著名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在达姆斯达特智慧学派大会上发表了名为《人之特殊地位》的报告。1928年,舍勒在此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出版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单行本。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德文版先后出过数版,但通常所见版本是不同编者按不同取舍标准在不同时期对原文的加工成果,包含了来自编者而非作者
《时代的精神状况》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重要作品,出版80年来不断再版,是一部存在主义哲学的经典。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1930年9月纳粹党在大选中的巨大成功。面对30年代的社会危机、虚无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的热潮,雅斯贝尔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家庭、工作、国家、教育、艺术、科学等现代社会的
本书是中国分析哲学界的一本年度论文选集,由《中国分析哲学》集刊编委会主编,主编人员来自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均为国内分析哲学领域的权威学者。集刊面向全球征稿,征稿范围为分析哲学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原创性首发学术论文,文章以问题讨论为核心,采用分析论证的方式,杜绝空洞无物的宏大叙事。经双匿名评审,保证论文
《生命哲学研究》(半年刊)是理论性、专业性的学术辑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生命哲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相关学术书评与学术札记等;追踪与生命哲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展开探讨;报道国内外生命哲学的研究动态,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辑围绕生命哲学主题,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道家生命哲学、儒家、法家生命哲学、
求是、求真乃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最核心的本质,而且这一思想和精神在西方哲学中是一脉相承的。本书论述了巴门尼德、柏拉图、波爱修、托玛斯?阿奎那、笛卡尔、洛克、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西方主要哲学家关于是(tobe)与真(truth)的论述,整体上提供了相关讨论面貌,并基于这一讨论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和论证。本书提出,
本书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弗雷格等哲学家关于形而上学的相关论述,将形而上学的面貌展现出来,并揭示它的性质和意义:第一,形而上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第二,形而上学与语言相关,与逻辑相关;第三,哲学就是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相区别,即形而上学是先验的,加字哲学是经验的。哲学的本质是逻辑,重要的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演进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通常也被看作谢林早期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作。谢林本人对这部著作同样十分重视,他在晚年撰写的《近代哲学史》里明确指出:“如果你们……想要准确而原原本本地了解近代哲学的逐渐发展过程,那么我只能推荐他去研究这部《先验唯心论体系》。” 在这部著作里,谢林展示了自我如何基于自身的原初同一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