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处在变革和创新状态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因为它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就不变革和不创新。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比传统哲学更富有变革与创新性的哲学。它的变革和创新首先表现在,它勇于突破和否定传统哲学对永恒不变的真理的追求。它的变革和创新更富于自觉性。本书选取了《天津社会科学》(由天津社科院主办,是第二届百种
马克思主义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有各自独特的内容,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又是相互支撑,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的科学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全部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总开关。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本辑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组编,分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实问题研究文本学问题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栏目,收录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生代学者的*成果。本辑既有对基础理论及其研
本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新夏教授牵头,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众多知名学者,如丰子义、杨学功、汪信砚、吴晓鹏、孙伟平、鉴传今等,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每年度所发表成果(包括图书、期刊等)进行评论,并刊发相关书评等,有助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形成一个新的平
本书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1841)和《未来哲学原理》(1843)发轫,经过对布鲁诺??鲍威尔1841-1843年的报刊类著作和论战类著作的讨论,转入卡尔??马克思1844年的著作,最后分析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和《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本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历史演变与基本问题》通过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说明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苏联、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与重建,从本体论、辩证法、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论等多维视角阐述了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领域和实际工作中*为关注的9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回答,如:为何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为何说马克思主义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关注现实?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和品格?如何向辩证法要智慧?怎样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文化自信与中国文化发展有何深层次关联?如何筑牢文
日本著名哲学家广松涉的力作《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地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从什么时候开始及具有怎样的构图两大问题展开,被学界称作马克思主义三部曲。本书内容为三部曲的后两部,旨在勾勒马克思主义如何全面超越人文主义VS 科学主义的近代哲学的地平,构筑能知能动与所知所动相统一的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数字教材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本辑是总第30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组编,所收录的文章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文本、历史、理论和现实等领域,着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作了翔实的阐述,集中展现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