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研究年鉴2022》是郭沫若纪念馆每年连续编撰的郭沫若研究学术年鉴。该卷设置12个栏目。“研究综述”“论文选编”“观点摘编”“新书推介”“学位论文”栏目,选刊推评2022年在文学、历史学和古文字学等领域中具有深度和创新性的郭沫若研究成果,反映年度研究现状与趋势。“年度课题”栏目记录年度学科动态;“郭沫若纪念馆馆藏
近代中国研究论文集第四十一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经济、社会文化、医疗卫生等,文章有16篇,政治与外交方面的有《辛亥革命时期日本陆军对华情报活动述论》《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对日交涉新探——基于日方史料的考察》等,近代经济方面的有《民国时期长三角米业容量体系、斛米风潮及量器改制》《日本侵华战略下的对华调查—
北海作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合浦郡,历东汉、三国、两晋五百余年基本是郡治的所在地,于唐、宋、元、明、清各代分别是州、路、府、县的治所驻地。在北海方圆333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承载着浓郁的乡愁乡情,蕴藏着深厚
《全球史评论》是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类连续出版物,专门为全球史研究提供交流平台的学术性论文集。我国著名世界史专家齐世荣教授和美国世界史学会前主席、《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ofWorldHistory)主编、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著名全球史专家杰里·本特利(JerryH.Bentley)教授担
《先秦时期的人群与社会——考古学视角的多维探索》收入滕铭予学术论文31篇,涉及秦文化研究、中原文化研究、北方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互动和自然科学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等四个主题。上述主题涉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应用的方法既有考古学研究中最为基础的地层学、类型学,也包括了统计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作者
本辑刊发考古简报4篇,公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西泉坎地点、成都金沙遗址金牛区国土局城乡一体化工程5号地块C标段、四川广元千佛崖第535窟、重庆奉节白帝城陈家包明代建筑基址的新资料。收录研究论文9篇,分别对MIS3阶段至全新世初西南山地狩猎采集人群的行为复杂化、四川盆地史前时期的狩猎采集者、凌家滩出土玉璜、滇人农耕活动中
《陶瓷考古通讯》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每年出版1期。本书以介绍陶瓷考古研究相关的简报、论文和学术书评为主要内容。本期收录论文9篇,译著1篇。
张晓寒(1923—1988),又名云松,江苏靖江人,厦门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毕业于重庆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倡导并践行鹭潮美术学校的办学方向,奠定福建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石。张晓寒先生的人品与画品,堪称厦门文化艺术界的一面旗帜。书稿由厦门市政协书画院等组织编写,通过与张晓寒有过亲密接触部分人士亲历、亲见、亲闻的采访,讲述张
全书以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晏几道的家世背景、婚姻爱情、宦海沉浮、亲情友情等人生重要侧面,表现其落寞但真情的一生。晏几道,作为二晏(宋代的两位大词人晏殊和他的儿子晏几道)中的小晏,其成就非凡。晏几道的词集名《小山词》,不仅在宋代名震一时,就是在整个词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晏殊甚至被后世评论者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而晏几道的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馆收藏了数量丰富的中国古代外销瓷,时代自公元8世纪至20世纪初。本展览挑选了其中300余件展品,分为八个单元:1、凿空海疆——8-10世纪海上贸易的肇兴;2、海不扬波——11-12世纪海上贸易的平稳发展;3、万里扬帆——13-15世纪初的辉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