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8种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所辑录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大观》《政和》等本草书中的墨字部分。该墨字源出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墨字,该墨字,是陶弘景苞综魏晋诸名医“附经为说”的文字,经过整理而成。所以《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8种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题陶弘景撰。《本
华东普查卷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各省、直辖市的地方性中草药书籍,分别介绍了各地区所生长的中草药品种,具有范围广泛、地域性强、真实可靠、原创性高等特点,蕴含着我国各地方中药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和浓郁的地方中药、民族药物特色,其内容涉及了中草药学名、别名、形态特征、分布与生长环境、功效主治等,并包含大量精
新中国地方中草药文献研究(1949-1979年西北普查卷共18册)(精)
《历代中药炮制技术及其理论概要》是在因家中医药管理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药炮制技术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针对古代炮制文献资料多散在炮制专著、本草著作和医方书中,查阅极为不便的问题,《历代中药炮制技术及其理论概要》作者搜集了现存的汉至清末流传较广的近200部医籍,以文字概述与表格分类相结合的形式整理了历代中药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包含3种子书,共10卷。子书一以现代病症分类介绍我国中成药名方,共8卷,分别为①心血管神经精神卷,②呼吸消化卷,③内分泌代谢、风湿免疫、泌尿男生殖卷,④外科皮肤科卷,⑤妇产科卷,⑥五官科卷,⑦肿瘤血液卷,⑧儿科卷;子书二共1卷,为子书一的精华本;子书三共1卷,为子书二的英文版。本丛书是由院士
《百味中药辨识与应用》是介绍中药基本理论和100味临床常用中药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本专著。此书内容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理、法、方药成为有机的整体,向临床医师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知识。中药辨识与应用分为21章,总论、二章主要介绍中药药性理论、配伍、中药的剂量
本书采用读者所熟知的神农形象进行原创构思,全书共收录中草药783种,其中包括补虚药90种,利水渗湿药121种,清热解毒药121种,止血活血药106种,收涩驱虫药77种,止咳化痰药76种,温里理气药、安神开窍药95种,解表药、消食药、祛风湿药97种,并附有3000余幅高清原植物、药材、饮片图片和药物名称汉语拼音索引。全书
中药膏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再到《千金方》,膏方的应用逐渐成熟。现代社会,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中药膏方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调理治病、扶正祛邪的功效,且口感良好、携带方便,在未病的防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是《中医调养膏方丛书》的分册,内服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