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宗要略》以临济宗经典选读与思想传承为中心,主要包含六个部分,分别是:第一篇,临济义玄禅师语录;第二篇,临济义玄禅师法嗣;第三篇,临济义玄禅师公案拈古颂古;第四篇,历代临济宗文献选录;第五篇,临济宗法脉传承简表及历代祖师传略;第六篇,临济宗胜迹。
本书梳理了云门宗历代祖师的生平、禅法、法嗣等方面的内容,选取资料的基本原则是尽量照顾到每一代法嗣,因此难免挂一漏万。禅宗不立文字,本书似在背道而驰,实则希望读者能因言遣言,明悟禅师的种种施教无非契入禅境之方便途径,在在皆为标月之指,须透过文字丛林循指见月。本书分为九部分:前言概述云门宗的宗史与宗风;祖师篇简要介绍二十九
《大般若经》成书时间为公元前1世纪左右,东汉年间陆续传入中国,东汉竺佛朔与支娄迦谶译出《般若道行品经》,三国吴支谦重译成《大明无极经》等,但并未完备,直至唐代,玄奘由印度求得此经总二十万颂的梵文版回国,用生命中最后三年的时光,加以重译,形成了完整的《大般若经》底本。本版《大般若经》以玄奘译本为底本,依《中华大藏经》及《
《日书》作为古代人们社会日常生活的择日指引,是时人社会观念、社会心态与集体意识的体现和写照。本书与《楚地出土日书三种分类集释》相互参照,集中探讨《日书》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古代社会衣食居行、婚姻嫁娶、官场生态、生死仪节、鬼神信仰等方面,全面考察《日书》所反映的荆楚地区在战国秦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客观复原古代社会基层
本书将楚地所出湖北江陵九店楚简《日书》、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和随州孔家坡汉简《日书》三种日书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汇集,讨论日书的篇题与分篇、日书的文本结构和日书的流传等情况,在把握各《日书》总体情况的基础之上,收集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附注在各篇章之下,间参己意,首创日书分类集释,便于比较在同一个区域之内(今湖北省)出土
《噶当祖师问道录》,亦称《阿底峡传》。藏传佛教著述。仲顿巴·杰瓦迥内(1005/1064)撰。作者为阿底峡(982/1054)的亲传弟子。该书以向阿底峡问道的形式撰成,介绍了阿底峡的生平事迹,并详细阐述了噶当派的基本教义和教规。本书主要介绍了阿底峡尊者的生平,阿底峡尊者出生于印度孟加拉南部王族,十一岁时,阿底峡前往中印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第2辑)之一,从不同方面探讨丝绸之路的兴衰演进及沿线地区历史、宗教、语言、艺术等文化遗存。《摩尼光佛》是新近于福建霞浦发现的宋代或宋元之交摩尼教文献之一,由长达83页的文字组成,主题在于请福和度亡。本书借用佛教典故,甚至借用佛教的艺术表现符号,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
本册文集总共收录文章25篇,其中寇凤凯的《道教讲经文概说——以敦煌》《新发现道教讲经文——P.3899研究》《敦煌本P.2467(诸经要略妙义)研究》3篇文章系在他的硕士论文《敦煌道教讲经文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成而尚未发表的作品;张鹏的《上古至秦汉崆峒山文化主题探析》、张晓雷的《陶弘景的注释“太上”与东晋南朝上清
历代甘丹赤巴传 全三册
桑昂曲林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