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宁波市江北区史志中心资助,为纪念宁波对外开埠180周年。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宁波被迫列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并且指定“老外滩”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标志着从此对外开放。今年是宁波对外开放180周年,特选编此书以志纪念;年限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本1933年宁波人民正式收回外国人在甬一切特权。
本书对唐、宋、元、明四朝合肥籍文人的存世文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共收唐代8家14篇、宋代39家135篇、元代4家16篇、明代51家226篇,共102家391篇,具有新、早、精、真、全特点。本书文章来源都真实有据,如针对碑拓、题刻,尽可能以实物或实物照片为准,同一文章如有不同版本存世,均予以勘对。此外,书中的文章作
长安学的学术实践活动很早就已经存在。《长安学与长安学人》精选与长安学与长安学者相关的研究与反思的论著41篇,阐释长安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以期提供关于长安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与专门研究领域的基本认知,以及对长安学历史渊源的总体认识。 丛书简介:长安学十年学术论著选集是一套10卷本文集。文集从从学科理论、古都
本书是一本关于管城的科普绘本。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是全国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区内交通四通八达,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线在此交会。西周初,称管国,管城之名由此而来。3600年前,商汤在这里建立开国之都一亳。这是目前已知仍屹立于地面的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为郑州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提供了重要佐证
《西域文史》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出的学术论集,本辑发表与西域相关的学术论文18篇,内容涉及考古、语言、历史、文学、民族、学术史等方面。
12—18世纪,赣南山区经历了一个从“化外”到“化内”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山区开发、地方动乱和国家认同。从宋代的“峒寇”、元代的“畲贼”到明代的“流民”和清代的“客家”,各色人群在赣南山区轮番登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身份转变。18世纪,赣南山区的开发基本完成,社会秩序也相对稳定下来,赣南地域社会成了“大一统”
本书为一号两册套书,分别为《唐龙村志》和《唐龙村志。村民家庭记载》。《唐龙村志》共分为10章。第一章为“村情概览”,第二章为“乡村建设“,第三章为”村域经济“,第四章为”教育卫生“,第五章为“精神文明建设”,第六章为“村落文化”,第七章为“习俗礼仪”,第八章为“物产美食”,第九章为“人物荣誉”,第十章为”乡村记忆“。本
上海,无论在20世纪初,还是在21世纪,都是世界瞩目的一座城市,期史的发展轨迹尤其值得研究,这种研究如果放在世界的一个大背景下,放在世界各个重要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无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更多的惊喜。本书正是一部关于上海发展历史研究的图文集,全书拟“探寻上海人文遗踪,巡礼城市文博前沿”为宗旨,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史事论说
本书是“黄河文化丛书”之一。本书图文并茂,以宁夏突出文化类型为主线,从历史线性的角度展现了九曲黄河与宁夏平原的血脉交融,梳理出从远古到今天一系列宁夏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标志性事件的史志史料,使陈列的史前遗珍、长城遗迹、丝路古迹、移民遗存、大河风辞、红色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展现了厚重的宁夏历史文化,从而追溯文化
《蒋集镇志》是一部地方志书。作为当地的第一部志书,收入时限上追明清,下至当今,内容主要包括界域变动、政治活动、经济发展、人物记述、当地特色、历史遗迹、艺文选编等。书中重点介绍了近代以来蒋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蒋集民众生产生活的沧桑巨变。同时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