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音乐美学和音乐审美的角度出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概述音乐艺术的本体特征,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艺术方面的知识,又学习了其他主要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音乐艺术进行了论述,介绍了艺术相关知识和“音乐美学”的相关知识相融合,音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创作与表演、欣赏与批评、传播与功能、历史嬗变以
本书共6章,内容包括: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高校音乐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与创新;高校音乐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西方流行音乐之文学性的对比研究的著作,该书重点围绕中西方流行音乐之文学性的有关内容以及教育实践展开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西方音乐作品中的文学性思维、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学性体现、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学关系探究、中外艺术歌曲中诗歌的音乐文学特征对比、现代文学创作的音乐性——以沈从文、徐志摩为例、中西方音乐与文学
本书力求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析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旨在理清音乐美学的基础理论、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包括:绪论、音乐审美论、音乐审美基础理论、不同时期的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不同时期的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中国古代音乐与美学思想。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在2020年2月抗疫期间,以“知识陪伴共克时艰”为栏目,做了“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60讲”的推文。该推文是以集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读本的《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为蓝本而形成的。本书将其中的西方音乐史相关的15讲整理成册,以图、文、声的综合形式重新组合,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在2020年2月抗疫期间,以“知识陪伴共克时艰”为栏目,做了“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60讲”的推文。该推文是以集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读本的《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为蓝本而形成的。本书将中国古代音乐史相关的15讲整理成册,以图、文、声的综合形式重新组合,内
《田野回响:新世纪中国传统音乐调研报告》作为“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调研普查”项目之一,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音乐调查的普查报告,其包括安徽、甘肃、重庆、河北、山西、陕西、上海、西藏等八省市,内容涉及到各省市的民间音乐历史渊源、存见类别、艺术特征及当下状况。八个省市基本按照体裁、乐种、曲目的分类尽可能全面地概述了民族民间
九江“三声腔”山歌在九江地区传唱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三声腔”山歌多用于抒发民众情感,当人们集体劳动时,又可以作为一种“高腔”激励着人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衣事劳作任务,具有“一领众和”的特点。九江“三声腔”主要流传于九江市境内的马回岭、黄老门、涌泉、新塘、城门、狮子等地,服务于当地衣事劳动,因为其所演唱的主要腔调为“do
本书是一部汇集历代与韶乐相关记载的集子,辑录了自先秦到明清时期韶乐的相关历史文献典籍记载。以时间顺序,分为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四个部分,共辑录了《尚书》《左氏春秋《论语》《汉书》《史记》《文心雕龙》《通典》《乐书》《琴史》等50余部文献典籍中关于韶乐的记载,并附《韶舞九成乐补》《太古遗
《遇见中国音乐艺术》是“遇见艺术”系列中的一册。中国音乐可以追溯至黄帝时代,并曾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音乐历史的背后,也是中国文化、政治、社会不断发展和变迁的脉络。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从文化的角度对不同时期音乐的风格特质、代表乐种、审美倾向进行了具体的梳理,涉及从上古时期直到明清的中国古代音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