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介绍公共行政学中的批判理论成果,揭示其思想渊源、学说特质与理论贡献;其二,清理公共行政领域中批判理论的问题线索与发展脉络,初步形成一个有效的理解框架。研究主要立足于学术史与文献分析,在广泛收集重要论文、著作的基础上,对公共行政学中批判理论加以分类、概括与解释。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多元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TsinghuaStudiesinWesternPhilosophy)以辑刊的形式每年出版两辑(每年6月底出版夏季号、12月底出版冬季号),每辑30-40万字,接受海内外学者在西方哲学各个学科领域内的历史性或系统性研究的或以中西哲学会通为主题的高质量专题学术论文(10000-15000字,编辑许可
本书从诠释学概念、诠释学的早期发展、19世纪的普遍诠释学、当代诠释学的形成、当代诠释学的发展和争论等方面全面系统而历史地展现了诠释学这门哲学学科的丰富内涵。本书特别指出理解从来就不是一种对于某个所与对象的主观行为,而是属于效果历史的,诠释就是陌生性与熟悉性、过去与现代的综合。当代诠释学的最新发展是以理论与实践合一为任务
哲学价值论是正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存在论、意识论相并列的哲学基础知识理论分支,一向由西方哲学家特别是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所探讨,长期缺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述。本书属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自主创新的一项成果。本书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学科的高度,就价值现象的本质、发生和存在的基础,
罗洛·梅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介绍到美国,开创了以探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为主题的美国存在心理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主张自我选择的研究取向。他的20余部专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带给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启示。《存在之发现》的主题是探讨经典的存在主义思想与精神分析的关系,具体说是讨论克尔凯郭尔、尼采和弗洛伊德等人观点的
这是一部哲学理论著作,探讨人性,作者是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刘欣欣。贯穿本书始终的有三条叙事线:主线是人性线,两条副线是历史线和问题线。“三线一体”,互补互证。作者以千年为观察尺度,把人类历史浓缩成一个“地球仪”,使我们能够从最高层次和整体视角,较为清晰地看清人性与历史、人性与世界的复杂关系。
本书为当代著名哲学家格拉汉姆哈曼与曼纽尔德兰达合著的一部著作,是当代“思辨实在论”运动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该书首先澄清了思辨实在论的基本立场和内容,比较了思辨实在论和唯物论思想之间的异同。进而本书梳理了几种重要的反实在论立场,重新厘清了实在论的语义学内容,并基于思辨实在论对反实在论进行了分析批评。第三部分从本体论角度切
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事关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担负的战略任务。
物质
本书内容原系布兰顿2007年“洛克讲座”讲稿。发布“洛克讲座”象征着在哲学界取得了最高成就,也意味着该书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融合了分析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并发展出了语用的逻辑模型,为逻辑学、人工智能等研究提供了启示。布兰顿称该书是他最为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